首頁 > 原住民族16族簡介

原住民族16族簡介

拉阿魯哇族

族群簡介


(照片版權為新北市樹林區原住民族發展協進會所有 請勿任意轉貼)

阿魯哇族(Hla’alua)由排剪(paiciana)、美壠(vilanganu)、塔蠟(talicia)、雁爾(hlihlara)4個社組成,主要聚居在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、桃源里以及那瑪夏區瑪雅里。總人口數為361人(內政部戶政司106年2月統計資料)。

拉阿魯哇族是一父系氏族社會,以相同的祖先為中心,由後裔組成父系氏族,族語稱之為lamaisa或hlipakuamia,非為外婚的單位。1950年的調查,拉阿魯哇族的家氏族共有24個。1963年的調查,卻僅剩下20個家氏族,所有的拉阿魯哇人都隸屬於其中。在日治時,這些家氏族名被當做姓,而普遍的被使用。現今僅剩18個家氏族salapuana、hlauracana、tavavulana、savanguana、hlauvuhlana、tavuiiana、tumamalikisasu、hlaiputana、hlapa’ahlica、iianguana、piana、tumahlahlasunga、mu’uana、hlalanguana、hlatiurana、hlakuluhlana、kakuana、na’uvuana。

相傳族人原居地在東方hlasunga,曾與矮人共同生活;矮人視「聖貝(takiaru)」為太祖(貝神)居住之所,每年舉行大祭以求境內平安、農獵豐收、族人興盛。族人離開原居地時,矮人贈以一甕聖貝,族人亦如矮人般舉行「聖貝祭(miatungusu)」。祭儀最重要的部分是「聖貝薦酒」儀式:將聖貝浸在酒裡,察其顏色變化,如果變成紅色則表示太祖酩酊之狀,意味祭典圓滿成功。

資料來源:原住民族委員會全球資訊網-原住民族簡介http://www.apc.gov.tw/